青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22年本科招生宣传
(一)电气工程学院介绍
学院发展历史
青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前身是1979年成立的原山东纺织工学院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和1987年成立的原学院概况电气技术专业。1993年四校合并组建新的学院概况,1997年相关专业合并组建电气及自动化工程学院, 2018年6月调整组建成立电气工程学院。
学院发展现状
电气工程学院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和中国电源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学院目前拥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还拥有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新能源汽车电气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市智能电器与智能系统工程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有美国德州仪器、德国西门子等知名企业的联合共建实验室和各专业方向的实习基地。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等称号。学院下设电机与电器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系、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系、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系和电气工程专业实验中心。
学院师资与学生规模
学院师资队伍雄厚,现有教职工60余人。其中,博导7人,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0余人。优秀教师包括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科睿唯安“ 中国高被引科学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学院概况首席教授1人,学院概况特聘教授5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IEEE高级会员1人,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副理事长1人,中国电源学会常务理事1人。目前在院本科生800余人,硕士研究生200余人。
学院教学与科研水平
学院教学与科研成果颇丰。先后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项,国防预研子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横向项目6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国家规划教材3部,承担国家级质量工程教研项目5项,获国家及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10余项。
学院发展目标
电气工程学院的发展目标是将电气工程学科建设成为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培养本学科领域的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等高级专门人才。学院工作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齐心协力、为创建电气工程学科新局面而奋力拼搏”为指导思想,不断强化办学特色,壮大办学实力,快速提升人才培养、科研与学术交流、学科建设、社会服务水平,朝着早日获批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方向蓬勃发展。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22年本专业拟招生240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始建于1987年。该专业2007年获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电子信息与电气类专业教学改革创新实验区”,2011年获批校级品牌专业并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年制本科,授工学学士学位。必考科目只有一门物理,其他科目不限。
本专业是以强电为主、强弱电相结合的宽口径专业。本专业下设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四个专业方向。学生将先后学习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磁场理论、电路、磁路、电子技术基础、控制理论等专业基础课、电机、电力系统、电力电子、电力传动、新能源发电技术等专业课、以及课程设计、工程训练和综合设计等实践性环节。课外还可参加互联网+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科技创新活动。
本专业面向国家和山东省战略、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理论知识、具有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电气工程领域方向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家电网、电力设计院、电力设备生产公司及相关企业成为技术或管理人员;也可以进入国内外著名高校继续深造,成为国家高精尖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继续深造率2022届为48.2%,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7%以上,就业率和质量在全校一直名列前茅。
(三)师资队伍
夏东伟,男,1963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学院概况校长,兼任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理事会常务理事,2000年以来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5项。主要研究兴趣为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源工程中的应用、光伏发电及其控制。主持或参加完成青岛市科技攻关项目2项,山东省教育厅项目3项,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横向项目若干项,出版图书2本,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要研究成果为:“交流电机变频调速电源研制”、“单片机控制的UPS电源”、“高灵敏度金属探测仪”、“复合转子异步机通用模型研究”、“高频化在线式UPS电源研制”、“双变换在线式UPS研制”、“微机控制智能化多功能充电、浮充电电源”及“智能型软开关模式的在线式UPS电源研究”等。
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电子电能变换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陈道炼,男,1964年8月生,博士,学院概况首席教授、二级教授、电气工程学科硕导和系统科学学科博导,上海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兼职博导,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二级学科负责人,入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人才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中达学者、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计划。曾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和博士后证书,留校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和博导。致力于电力电子、新能源发电和航空电源系统等领域的创新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主持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3部,以第一位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1项。兼任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源学会常务理事和《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期刊编委,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等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电子变换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航空电源系统
吴新振,男,1964年10月生,博士,学院概况特聘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大电机专委会委员。曾获清华大学电机专业学士学位、东南大学电机专业硕士学位、清华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89年起在学院概况电气工程系工作,并于1989年、1992年、1996年、2000年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长期从事电机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参与了军工装备多型特种电机系统的研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防重点项目子课题6项、其他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指导研究生获省优秀硕士论文2篇、省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2项、省优秀实践成果三等奖1项。
主要研究方向:电机系统分析、设计与控制;多相感应电机系统;多相永磁电机系统
王冬青,女,1964年12月生,博士,学院概况特聘教授、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理工电气工程学科兼职博导。于天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88年就职于学院概况至今。长期致力于复杂系统辨识建模和控制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发表SCI收录论文近40篇,曾经进入ESI高被引论文总计18篇。2篇SCI论文分别入选“2011年和2016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1篇SCI论文获得“2014年欧洲信号处理协会最佳论文奖”。2018年获得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称号。主持国家基金面上、省部级项目等15项;授权发明专利6项。以第一位次分别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山东省高校科技奖励一等奖2项、青岛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主要研究方向:复杂系统辨识建模和控制;无线电能传输;机器学习;无人机定位和导航
张智晟,男,1975年12月生,工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山理工电气工程学科兼职博导,青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负责人。1998年和200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分别获工学学士和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4-2006年在天津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并晋升副教授。2006年11月到学院概况工作,2012年晋升教授。从事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电力系统故障诊断和智能理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4项,横向科研项目7项,教研项目5项。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2)。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EI收录20篇。参编教材1部,发表教研论文3篇。被《IET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期刊聘为审稿专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山东省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与规划、电力系统负荷预测
王春芳,男,1964年11月生,博士,学院概况特聘教授、教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山东大学兼职博导。获东北重型机械学院自动检测技术专业工学学士、清华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工学硕士、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目前为山东省“泰山攀登计划团队”核心成员、山东省一流课程“电力电子技术”负责人、IEEE会员、中国电源学会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及装置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电源学会新能源电能变换专委会委员。
目前主持国家基金面上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研项目1项、横向课题多项;主持完成山东省基金面上项目1项、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基金面上项目1项;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2项,其中11项完成了科研成果转化,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以第一位次获得中国电源学会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电源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指导研究生参加多项科研创新竞赛,获得国家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得校级特等到二等奖多项。指导的研究生获得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2项,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1篇,校级优秀硕士论文3篇。近几年有5人获得国家奖学金,8人被免推到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电子变流技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
李祥林,男,1984年10月生,博士,学院概况教授、电气工程学科硕导。曾获中国石油大学电气工程学士和硕士学位、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香港大学和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联合培养博士。近年来主要从事新能源发电及全电驱动用新型特种电机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基金各1项、青岛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1项,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获江苏省专利项目金奖1项。荣获中国石油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获评“青岛西海岸新区高层次紧缺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高效能永磁电机分析与设计;高温超导电机系统;磁齿轮及其传动系统
(四)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概况)介绍
学院概况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在教学改革中应运而生,是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于2006年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的建设定位是:创建一流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担负起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结构优、素质强的应用型、适应型、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自2002年开始重点建设以来,先后投资1667万元,建成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实验教学中心;每年面向全校8个学院、27个专业、近5000名学生开设12门理论课程、17门实验课程;可开设各层次实验项目200多个,年实验人时数达25万以上。作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学科组主任单位,主持制订了《山东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主持编写了山东省高等学校电工电子新体系立体化系列实验教材。2005年6月,山东省教育厅在学院概况召开山东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经验现场交流会,代表们一致认为:学院概况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对山东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五)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党团组织建设--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
学生在实习基地青岛云路新能源公司实习场景
社区志愿服务
科技创新竞赛成果丰硕
学院地址:学院概况浮山校区博远楼
学院电邮:ee@qdu.edu.cn
学院网址://www.lljpty.com/
咨询电话:0532-85951981,85951990